original.jpg

HMS Bounty,也稱為HM Armed Vessel Bounty或HMAV Bounty

HMS是 His/Her Majesty's Ship 的縮寫,意為國王或女王陛下的船艦;HMAV意指 His/Her Majesty's Armed Vessel,為國王或女王陛下的武裝船。

Bounty有音譯成邦蒂、邦迪號,也有意譯成賞金、博愛、慷慨號等。她最初為了運送煤炭,被建於1784年,在英格蘭東約克郡內的一個船廠,原名為貝西亞Bethia),此名來自希伯來文,意為《聖經》中的真神——耶和華之女。後由喬治三世下令皇家海軍購得,進行裝修且重命名為HMS Bounty專作為運送麵包樹使用。

 

gEL4A0339.jpg1784年邦蒂號的還原模型。這時她應該還要稱為貝西亞號。

邦蒂號全長90英呎10英吋(約27米半),是一艘相對小型的船隻,但她依然具備三根桅杆,屬於全帆裝的帆裝類別。武器配有四門四磅大砲,和十門可旋式的小砲。

歷史上留名的叛變事件

1787年八月,海軍上尉威廉.布萊(William Bligh)被任命為邦蒂號船長。受皇家賦予特別使命的他們,在該年的十二月底啟航至大溪地徵集麵包樹苗。這些樹苗將送往西印度群島種植,以其果實作為大不列顛殖民色彩下,那些奴役的廉價糧食。

團隊到達大溪地已是1788年十月底了,整個航程漫長而艱辛,這促使一些船員心生不滿、抱怨連連。加上不巧的,這個時節正是麵包樹的休眠期,根本收集不到什麼樹苗,於是團隊只好慢慢等待。

 

bounty-at-tahiti-1788.jpg邦蒂號抵達大溪地

在大溪地待了整整五個月,天堂美景、美麗又大方的女人,無不讓船員們流連忘返。這期間布萊船長甚至允許船員在岸上可以自由生活,享受當地人的熱情款待,不受一點嚴謹紀律的約束,這讓船員變得懶惰散漫,也間接播下了叛亂的種子。大副弗萊切.克里斯蒂(Fletcher Christian)甚至已經跟島上的一位居民結婚了(什麼亂七八糟的……)因此到了該航行至西印度時,船員由於海上惡劣的氣候與生活質量,已經明顯存在著想留在無拘無束的大溪地的念頭。

大副為了不讓妻子獨留已有造反意圖,加上滯留期間他因未妥善管理船員維護邦蒂號而遭到船長責罵。團隊離開大溪地三個星期後,由克里斯蒂為首的叛變就這麼發生了。(當船長一定要提防大副……

Mutiny_HMS_Bounty.jpg

布萊船長和其餘忠誠他的船員被放逐到一艘小艇上隨波逐流(幸好不是丟到荒島,叛變者們則佔領邦蒂號返回大溪地,克里斯蒂另外帶著一些人,選擇了比特根林島隱居,永遠的抵制、逃避英國的法律。

 

article-2177576-142D7010000005DC-478_640x474.jpg

叛變者們正把邦蒂號上載運的麵包樹苗丟棄

這場叛變會這麼受人留意,除了因為在海軍統帥下成功的叛變非常罕見,以及這背後的浪漫故事,更是因為,布萊船長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創舉:他在小艇上領導一同被放逐的十八名船員航行了三十海哩到最近的托富阿島尋找物資,隨後僅僅靠著一個六分儀和一個懷錶,這艘簡陋的小船航行超過三千五百海哩,四十七天後,布萊船長一夥人帶著氣到快變成超級賽亞人的憤怒,在帝汶島的古邦安全登陸。全員只在托富阿島時受到當地人的敵意攻擊,不幸喪生一人。這航海技術,簡直是空前絕後,至今無人能敵。(事實證明憤怒與仇恨能讓人發揮潛能)

這場叛變的後續是,海軍於1790年11月,派出一艘名為潘朵拉(HMS Pandora)的六級巡航艦追擊邦蒂號、捉拿那些叛變者。她於隔年三月到達大溪地(怎麼同樣的航程邦蒂號跑了十個月,潘朵拉只跑了四個月!布萊船長,你一定忘了向埃俄羅斯祈禱了,單程就走這麼久難怪船員會不爽!)在兩個星期內海軍逮捕了十四名叛變者,並關入臨時設立在潘朵拉號的甲板上的木製牢籠裡,軍方還戲稱說那些罪犯就像被關在「潘朵拉的盒子」裡一樣。

離開大溪地後,潘朵拉號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鄰近島嶼搜索邦蒂號與剩餘的叛變者,但沒有收獲。軍方不知道的是,狡猾的克里斯蒂早已在潘朵拉號啟航前的1790年初就為了躲過追捕而燒毀了邦蒂號。因此即使潘朵拉號抵達過比特根林島,但由於沒有發現邦蒂號停泊的蹤跡而無功就返。

船長愛德華茲(Edwards)最終決定放棄搜索,返航英格蘭。這趟回途愛德華茲嘗試探索出一條新的航線,以便可以更直接的穿越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之間的托利斯海峽,但就此把潘朵拉號送上不歸路。

他們在大堡礁附近試圖尋找一個可以通過礁石的安全通道時突然遭遇暴風雨,翻騰巨浪中船員難以操作,失控的潘朵拉號屢次撞擊礁石受到嚴重損壞,隔天早晨,終究不堪摧殘而沉沒了,隨著三十一名船員和四個叛變罪犯一同葬身海底。後來愛德華茲船長和倖存的船員以及十名罪犯分乘小艇,航行了一千兩百海哩同布萊船長一樣到達古邦,接著到達巴達維亞,藉機返回英格蘭。

愛德華茲押回的十名叛變者中,六人被判有罪,但其中三人得到赦免,另外三人則被處以絞刑。

克里斯蒂和跟著他的叛變者一直躲在比特根林島,直到1825年才被人發現,但這時這些罪犯都在內鬥中死得僅剩下一人,這一人詳細交待了整個叛變與島上生活的過程。

新邦蒂號

1957年,《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的攝影師兼作家路易斯.馬登(Luis Marden)發現了邦蒂號的遺骸。

新的邦蒂號為拍攝1962年版的實事改編電影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於1960年重新仿製建成,只不過仿製的邦蒂號全長約五十五米,這是為了能在艙房與甲板上容納大量的拍攝工具而做的調整。

 

MUTINY ON THE BOUNTY 1962.jpg

1962年版叛艦喋血記

 

Muntiny Bounty.jpg

另有1935年版

 

2kraken.jpg

這艘邦蒂號,參與拍攝了許多影視作品,包括《加勒比海盜》中都曾出現她的身影,是一艘非常受歡迎的道具兼觀光船。

 

Hms-bounty-2.jpg船艉的雕刻很細緻,細節無可挑剔。

 

7415680788_a3cef90884_z.jpg

船艏像是一位穿著騎士裝束的女子。

 

1030-hms-bounty-inside-story-final-days_full_600.jpg

遺憾的是,去年十月底,珊迪颶風重創美國東北,造重嚴重傷亡,邦蒂號也是其中的犧牲品。她在北卡羅萊納州外海遭遇風浪襲擊,船身開始進水,又由於抽水幫浦的發電系統與主動力引擎相繼故障,在無法持續抽掉進水且不斷遭巨浪沖擊下,在10/29日沉沒。當時船上有十六名人員,雖十四名船員被成功救起,但船長和一名女船員仍不幸喪生,在當時是個頗震驚的新聞。

 

81286407.jpg

2734-hms-bounty.jpg

邦蒂號揚著風帆,航行在洋面上的身影,也成為絕響。

除了1960年產的邦蒂號,另有一艘長四十二米的同名仿製船在1978年於紐西蘭建成,是為了拍攝電影《The Bounty》而建。多年來在澳洲、雪梨一帶也是艘頗具名氣的觀光船。(怎麼以前電影拍一部建一艘、拍一部建一艘的,為什麼加海不能建一艘完整的小黑出來?(你饒了預算吧))

 

bounty.jpg

《The Bounty》

怎麼有一種搞基的fu

 

Image 4.png

《The Bounty》中的劇照。

2007年,該船由香港興業有限公司購入,中文正式名稱定名為「濟民號」,取自Bounty的英文的「大方慷慨」和「樂善好施」的含意,並且「濟民」亦是香港興業前主席查博士的名字。

 

濟民號.JPG

55249294.jpg

濟民號的船艏像是藍色的。

 

737px-Yasmina.Bounty.JPG

畫家Yasmina筆下的濟民號

 

12_a.jpg

bounty-sailing.jpgcare.jpg.jpg  thelegend.jpg

11_a.jpg

船艉的細節

 

13_a.jpg

你在扮誰呀~

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寒 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